【实习生看法院】小事不小办 诉服有温度
今年七月,满怀着期盼与忐忑,我来到了襄城区人民法院实习。初到法院立案庭,第一次踏进立案窗口,看着大厅坐无虚席,内心触动了一下。这也是我第一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看待这些来办理业务的“当事人”们,在学习了两年法律理论知识后,我终于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主要在诉讼服务大厅的2号窗口学习,这里主要负责各类案件的推送调解和跟各个调解组织的对接。表面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我领悟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重心,当事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邮寄等方式向法院提交诉讼申请,工作人员受理后,将这些案件委派给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记得那天,一个小伙急匆匆的来到窗口询问“我朋友欠我钱不还,但是我还不想和他闹掰,我能来法院立案吗?”前辈姐姐们热情的回复:“可以,可以的,你把起诉材料交过来,我们可以先行推送诉前调解,诉前调解具有省时便捷、形式灵活、不收费的特点......”
除了诉调对接,诉讼服务中心窗口的功能分类也一目了然,案件扫描、处理上诉与信访、审核网上立案,还有刑事、民事、行政立案以及银行开票。一到上班时间,办公桌上的电话就会响个不停,即使手头工作繁忙,诉讼服务中心的姐姐们仍然会在第一时间接起电话,耐心、专业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会有人询问怎么立案、在哪里开庭、怎样联系法官、怎样打开12368发的电子送达网址;也会有年迈的当事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能理解怎样写起诉状……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这里都会有姐姐们不厌其烦的耐心回答和细心指导。
如果我没有学习法律,在我看来,法院是矗立的两栋高楼,承载权力和威严。可来到这里实习,现在的我认为法院更是连接法律和人民群众间的桥梁,在这里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的法条,而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看到的是姐姐们随处随时工作的常态,学到的是姐姐们悉心教导我一个个案件中的知识,感受到的是姐姐们面对情绪焦灼激动的当事人时的包容耐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法院里,每一项细微的工作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彰显着公平与正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司法智慧在此汇聚,法院干警们勤勉敬业、朴实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联系法律与群众间的一条纽带。
实习虽然结束,但学习永无止境。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会始终保持热忱,带着在襄城区法院实习的这段宝贵经验,继续在法律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
立案庭实习生 陈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