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法官成长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它”!

来源: 民庭 时间:2023-06-09 15:49:15

我是杨秀伟,2014年6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后,带着对法治的憧憬进入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法院工作。

 八年多来我一直在民商事审判一线工作,先后在卧龙法庭、民一庭、民庭,做过9名法官的助理,期间还在我院民商事案件送达组成立之初担任助理及内勤,起草了送达组工作方案及送达流程图,为破解我院民商事案件送达难做出了一点努力。

卧龙法庭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犹记得2014年国庆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我乘坐6路公交车来到卧龙法庭,看着眼前的小院和小楼,想到这么快就从繁华的首都来到基层的小镇,内心不免有些许失落,但想到从法科生到法律工作者的身份转变,想到书本上的法学理论将转化为生动的法治实践,心中又多了几丝期许。

我的工作从做一名书记员开始,书记员的工作庞杂而又繁琐,每一件案子,从送达应诉手续到开庭记录、报结、装卷,我都全程参与,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环节。

法庭的案子虽然不是什么大案要案,甚至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老百姓也正是通过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案子”来感知公平正义和司法的温度。还记得刚到法庭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基本上每周都要来法庭,起初我以为她要来立案或申请执行,便主动上前询问,这时坐在身后的刘姐笑着告诉我:“这是我们一个赡养案件的当事人,经过我们努力,老人的赡养问题完美解决,老人很感激,把我们当亲人了,每周都要过来找我们聊聊天”。这是第一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工作的价值和司法的温情。

 

2015年10月,我调整到民一庭工作,协助法官办理婚姻家庭、继承、相邻关系、劳动争议等案件,忙碌而充实。

家事案件法律关系不算复杂,但往往当事人矛盾很大,积怨很深,简单的一判了之会导致案结事不了。我们在处理这类案件时积极创新家事审判方式,调解优先,努力修复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尽最大努力挽救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还记得张某与王某离婚纠纷一案,当事人刚来到法院时剑拔弩张,态度决绝。那天,张某父母也带着十岁的孙女来到法院,小女孩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叔叔,我不要爸爸妈妈离婚,求求你们了”。看着小女孩哭地那么伤心,我们决定到张某与王某某家中走访,了解双方发生矛盾的症结所在,通过双方亲戚、基层干部,一起做当事人的工作,最终促成张某与王某和好,小女孩也破涕为笑。看到小女孩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内设机构改革后,我留在了民庭,接触了大量合同类纠纷案件。期间,我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法官助理和先进工作者。

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一个个案件的磨练促使着我不断成长,而这些通过积累沉淀获得的经验,成为我宝贵的财富,陪伴我迈向下一段征程。

 

我的感悟

回首八年多的审判辅助工作经历,我深深的感觉到在法院工作真辛苦,当法官真不容易。面对当事人的各种利益诉求与纠葛,我们不仅要一锤定音,更要“胜败皆服”。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它”,这句话用到我们的审判事业,同样恰切。虽然法官这个职业很辛苦,案件数量连年攀升,但作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责无旁贷,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与挑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今后的日子,我将铭记军都山下,小月河畔“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的铮铮誓言,铭记自己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用兢兢业业办好每一件案子为襄城法院的审判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