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出火花,经验分享获新知
——襄城区法院青年干警调研工作交流会火热开展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调研工作!”3月2日下午,随着陈博副院长的热情邀约,一场讨论热烈、点子频出的研讨会在襄城区法院火热开展。参会的青年干警与历届调研获奖作者就裁判文书撰写、学术论文写作,典型案例的编写等进行深度讨论。
刘宇专委分享了获得第三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的获奖经验,她表示案有繁简但不分大小,每一份裁判文书都与当事人的利益休戚相关,要认真对待我们的职业,法官是文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一是树立精品意识,将精益求精变成一种习惯;二是提高自身文学功底,做到行文规范、表述得当;三是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做到案件适用法律正确,社会可接受度高。
全国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论文讨论会三等奖作者付巧云、娄艳飞分享论文写作心得。“有了好的选题,论文就成功一半。”付巧云强调要在选题上多花精力,切忌思路不清就匆忙动笔。娄艳飞分享了在标题拟定和框架结构上的心得,特别指出写论文不要怕推倒重来,要在不断修改中找到最优解。
与会青年干警在讨论环节踊跃发言,讲述自己在调研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写作困惑,大家群策群力解疑难。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极大,不仅吸收到前辈的优秀经验,还开阔了写作思路,提高了认知水平,极大地调动了调研写作的热情。
陈博副院长仔细听取了与会干警的发言,她表示法官是终生学习的职业,青年干警尤其应当积极参与司法调研,一来可以提升思维层次,不断增强对中心和大局的理解能力,避免机械办案、就案办案。二来唯有保持精进可抵抗岁月漫长。长期重复的工作难免让人失去新鲜感和成就感,但是经验的总结和技艺的提升却可以克服职业倦怠,让我们始终保持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三来调研能力能帮助青年干警获得不一样的优势。司改后员额法官逐级遴选已成趋势,青年干警要在完成办案任务的同时,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更有潜力的自己。
下一步,襄城区法院将把调研目标任务与“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逐步实现“交流有平台,成果有反馈、合作有团队”的局面,助力青年干警在调研活动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使调研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