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三年工伤纠纷化解路
来源: 综合审判庭
时间:2025-10-17 16:11:30
“一场简单的工伤赔偿纠纷,不料却拖了3年,打了5场官司……所幸有您的热情相助,此案得到彻底解决。”近日,襄城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收到了一封来自受伤员工家属冯某的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法官工作的诚挚谢意与高度认可。
这起案件源于一起保洁员范某在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2022年6月,年近七旬的范某在乘坐同事驾驶的三轮垃圾清运车时不慎因车辆侧翻摔伤,诊断为脊髓损伤、脑外伤等严重伤情。由于范某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严重分歧。用人单位认为范某仅构成劳务关系,不适用工伤保险制度,不认可襄阳市人社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
该案在三年间历经劳动仲裁、民事诉讼、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等多次程序,牵涉多个案件,成为典型的“一人多案、一事多诉”纠纷。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主审法官在收到范某希望通过调解化解纠纷的意愿后,主动开展协调工作,多次与用人单位沟通,从法律与情理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案件症结。
法官向用人单位阐明,虽然范某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按劳务关系处理。而范某并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认定应当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就工伤赔偿事宜达成一致,用人单位主动撤回了相关诉讼,范某顺利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襄城区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行政诉讼“一人多案、一事多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要求的生动体现。2025年1至8月,该院行政案件调解率(含撤诉)达到31.37%,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