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法官成长记】袁园:知敬畏、存善念、守良知、护公正
我是袁园,2011年7月,我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了。工作两年后,在家人的影响下,我对法学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于是,在2015年考取了武汉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三年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学习,为日后的法律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也让我对法官这个职业有了初步的憧憬。那时候,司法改革和立案登记制已经实施,逐年增多的案件向潮水一样涌向法院,未来法官的繁忙已经可以预见,但正是因为这份憧憬和理想,2018年毕业后,我还是选择了来到法院工作。
初来伊始,我被分配在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琐碎,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在处理报送各类文件、材料、官微和官博的宣发、本院大事记、与各部门及外单位联系对接等各项工作时逐渐有条不紊、愈发从容,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2018年12月,我被调整至民四庭担任书记员兼法官助理,从送达、开庭记录、调查取证、发布公告、保全、制作裁定书和调解书,到处理当事人来电来访、退费转款、文书校对、报结、装订卷宗,到学习草拟判决,庞杂而又繁琐的工作让我明白了优质、高效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全流程参与的一件件案子的历练,让我从只有理论知识的法科生快速转变为法院人,也逐渐感受到了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还记得第一次开庭记录时害怕速度跟不上的担心,也记得法官让我第一次给当事人打电话询问能否调解时,我为了通话顺利还提前在脑海中演练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更加记得第一次遇到当事人冲进办公室吵闹时的紧张忐忑。慢慢地,我也开始跟着法官学习调解、学习案件审理思路、学习撰写判决、学习每一个案件背后所折射的利益纠葛。民四庭大量的民间借贷类案件,很多都是亲朋好友间因借款或担保而反目成仇,当我看到法官们在审理案件之余为修复亲情、友情而不断做出的努力,看到当事人握着法官的手连声感谢时的真诚,深切感受到司法在维系人伦、道德时所拥有的温度;更有凤凰温泉、川惠大酒店等涉众多投资人的集资类案件,协助参与这些批案的处理,看到一个个当事人拿到挽回损失的判决,我体会到了司法在促进稳定、打击犯罪时所彰显的力度。
2019年内设机构改革后,我来到民庭工作。这里既有标的额高达几千万元的商事纠纷,也有普通老百姓之间几千块甚至几百块钱的矛盾,与此同时,不断涌现的诸如超算服务器买卖、网络主播解约等新类型案件,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骆斌庭长提议并在民庭实施的“判决书由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共签”制度,不仅是为了裁判文书校对和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法官助理创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法官助理,在文书签发稿签名意味着和法官对案件的裁判意见一致,在此过程中,法官助理需要查阅资料、搜集类案、请教承办法官,需要经常跟其他法官和法官助理交流讨论,日积月累,庭内逐渐形成了相互学习的氛围,而我也在这些经历中不断成长,案件的分析研判能力、裁判文书的撰写质量水平、遇到问题时的化解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期间,我除了积极参加理论及业务培训,还在工作之余注重研判实务问题,加强司法调研,所撰写的论文获得全省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全省法院第三十三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全市法院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二等奖,还被评为优秀法官助理。
回首六年多的审判辅助工作经历,有耕耘也有收获,是蓄力也是沉淀。每天看着一本本卷宗背后形形色色的人演绎各类人生,每天处于当事人的矛盾旋涡之中,有时难免心情沉重,但很多时候,工作带给我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那也许是田间地头调查取证获得的新证据,是字斟句酌草拟的一篇裁判文书,是当事人打来电话所说的一句“谢谢”,在这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我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对社会的意义。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当前法官这个职业的辛苦,但正是千千万万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法院人的努力,筑牢了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汇聚成了我国法治事业稳步向前的重要力量。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员额法官的遴选,对每一名法官助理而言都会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我将时刻铭记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时的初心和理想,在工作中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努力做到:知敬畏、存善念、守良知、护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