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法院2021年工作报告

来源: 办公室 时间:2021-11-08 11:36:38

       过去的五年,我院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府、政协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坚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扎实开展审判工作和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审判质效,以法治建设助力推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为襄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共受理各类案件35948件,结案33726件,法官年人均结案193件,结案率93.82%。

一、发挥职能 保障大局发展稳定

        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开展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犯罪等专项斗争,从严惩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犯罪。持续惩处交通肇事和危险驾驶等路上犯罪。五年来,共受理刑事案件2086件,审结2056件,判处罪犯2464人。审结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案件1137件1238人。审结“两抢一盗”、黄赌毒等案件433件589人。审结强奸、故意伤害等犯罪案件143件156人。审结“米香源”“理工学院”“火红年代”等系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13件62人,涉案金额15亿元。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53件58人,黄其洲、王士金等一批违纪违法县级干部得到严厉惩办。审结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案件2件2人,发布襄阳市食品领域首例“从业禁止令”。审结电信诈骗案件92件155人。五年来,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00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48人。完成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取得丰硕成果,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开展常态化斗争。审结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王志强、王同毅和本地产生的李定洪等涉黑恶犯罪案件7件77人,关联案件14件25人,夏琳、焦伟等涉黑保护伞案件6件6人。注重摧毁黑恶犯罪的经济基础,实现专项斗争中黑恶案件清零,黑财清底。我院荣获“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扫黑除恶先进集体”,并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依法化解民商纠纷。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充分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的作用。五年来,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9343件,审结18383件。妥善处理医疗、养老、住房、劳动就业等涉民生纠纷3850件。审结买卖合同、股权纠纷、合伙协议等商事案件3228件。妥善审理涉银行移动端贷款、P2P平台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等新型金融案件,助推金融改革平稳有序进行。庞公法庭积极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召开金融审判工作联席会议,促进法院与银行、金融监管机构良性互动,在金融纠纷化解领域成绩突出,被省高院评为“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协同区政府出台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方案,稳妥推进川惠大酒店破产案件处置工作,保障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设立涉军维权绿色通道,全力做好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司法保障,优质高效审结涉军案件25件,我院法官孙华被评为“全国法院涉军停偿案件先进个人”。

        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对各类行政案件处理程序、实体、合法性、合理性实行全面审查,既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审结行政诉讼及非诉行政案件1389件。持续推进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0%。推动完善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158件。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征迁”补偿等敏感性、群体性行政案件4件43人。深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邀请行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12次210人。受邀为行政机关集中授课5次,受众160人。坚持定期会商法律适用问题。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重大事项研判工作,为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法律建议4条。

        全力推进执行攻坚。按照全国法院统一部署,举全院之力攻坚克难,如期兑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庄严承诺。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五年来,共受理执行案件13079件,执结11895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2.9%,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100%,整体执结率达90.95%。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执行信息化建设,与公安、民政、工商、交通、银行、保险等部门联合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机制,实现网络查控全覆盖,着力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强化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执行案件全流程网上运行,全程留痕,公开透明,切实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努力实现高效、精准、精细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干预执行行为。2020年以来全面实行案款“一案一账号”管理,堵塞案款管理漏洞。组织开展“飓风行动”“冬日暖阳”等涉金融、涉民生专项执行活动,为172名农民工追回薪资570万元。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破解财产变现难题,共拍卖动产、不动产276件,成交金额2970万余元。持续推动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及时更新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名单15083人次。《强占好友房屋20余年 男子拒不腾退被拘留》《一封手写信:心中有案子 装有老百姓》《简案快办难案细办 襄城区法院妙解“执行难”》等多件强制执行案例和优秀经验被湖北电视台《执行聚焦》栏目和《湖北日报》宣传推介。我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模式被上级法院指定在全省法院作经验交流。2019年,我院执行局被市中院评为“全市基层法院先进集体”。

二、依托主业 助力社会综合治理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坚持“内外结合、双轮驱动”和“1+2+3+N”工作思路,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和涉企案件办理意见箱,向当事人发放《办理涉企案件服务营商环境监督卡》,畅通企业维权渠道。积极与“襄阳市金融消费保护与纠纷调解中心”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座谈,对建立特邀调解员队伍、完善调解方式、细化工作流程等工作展开讨论,为涉企金融纠纷案件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规范的快速调解平台,共同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院领导带队走访襄城经开区、余家湖工业园、隆中风景区等地,认真听取企业家、创业者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司法诉求,宣传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襄城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院办理的襄阳彩诚投资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件,社会影响力大,矛盾突出,承办法官充分考虑疫后民营企业的困难,不畏繁琐,最终圆满化解纠纷。各方当事人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专程为我院送来感谢信,该案例入选《襄阳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依托审执职能,助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民事审判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坚持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6674件。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开展扶贫攻坚,累计为困难家庭筹措帮扶资金10万余元,帮助晏湾村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改造7个,兴建家庭养殖实体18个。特困户年收入超过现行标准,脱贫攻坚取得圆满胜利。我院决战收官的扶贫纪实报道在全市推介。

        助力化解社会风险。畅通信访渠道,坚持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复。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努力将涉诉信访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深化“诉访分离”改革,实行每周二院领导接访、每周三律师参与接访制度。结合全国法院涉诉信访管理系统、院长信箱、阳光信访平台处理来信来访1613人次。与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等多方联动,全力推进“凤凰温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抓好重大节点涉诉信访化解工作,圆满化解胡明成、张正保等多起信访积案。近年来无人越级赴省进京上访。配合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积极实施疫情防控。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法院各项工作,全力守住“抗疫”防线。疫情期间,严格执行院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有序派发防控物资,全面消杀,实时巡查。动员全院干警为抗击疫情捐献善款24950元。落实常态化“党员双报到”工作任务,开展志愿服务、社区人口普查、治保巡防活动860人次。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内部疫情防控风险排查和应急处置。坚持运用网络平台和视频连线进行民事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对涉众案件突出做好防控预案并严格实施。青年干警张晓俊的抗“疫”事迹被最高法院微信公众号、《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创新举措 回应群众多元需求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政治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全院上下结合岗位职责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建设法治襄城·巾帼在行动”“百年奋斗路·妇女与法同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在“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开展以案释法、“法律七进”“公众开放日”以及庭审观摩旁听活动。选派15名法官担任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与襄阳四中、襄阳十中等学校联合开展“法律大讲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唐城景区、姚庵村福恩牡丹园、铁佛寺社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积极落实襄城区“七进”反电诈宣传活动方案,发布“反电诈专题”内容9期,持续形成反诈震慑。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司法新闻、信息、案例1678篇。我院荣获“2019年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类精品栏目奖”,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法院。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邀请民商事诉前调解委员会、律师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中心等组织入驻我院,帮助定纷止争。推动建设“现代诉讼服务体系”落实落地,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创新多元解纷方式,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规则,推行简捷化诉讼、要素式审判和示范性审判。巩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前调解、“法院+消保中心”银行业保险业诉调对接工作室工作成果,与襄阳市医调委、交调委、婚姻家事调解委员会达成合作,完善建立多元联动调解机制,努力让老百姓“走进一个门、事务一站清”。五年来,共通过网上立案11385件,跨域立案77件,诉前调解案件4086件。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正当权益实现,依法为生活困难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276.9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41.7万元。我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评估得分在全国排名第二,诉讼服务中心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获评“全省多元解纷及诉讼服务一站式建设先进集体”。

        全面开展阳光司法。认真落实司法为民要求,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金融审判工作。配合区政协对“建设法治营商环境,推动金融风险化解”开展专题调研。院领导实地走访并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开展座谈150余人次。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12件并及时反馈,代表委员均表示满意。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责,办理检察建议69件,检察长列席审委会讨论案件242件。支持律师依法履职,签发调查令133份。完成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任和培训工作,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885件3433人。

四、坚持改革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完成内设机构改革。结合专业划分、法官人数、人员编制、案件数量和工作职能等因素,整合资源,科学设岗,把原有的17个内设机构裁减为8个。立足专业,求创特色,不断调整优化人民法庭功能定位,创新打造金融、家事、侵权3个专业法庭,进一步提升审判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健全人员分类管理,科学划定法官、司法辅助人员遴选、法官职级升降、法官绩效考核、法官退出员额等各项制度,实施分类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确立“能进能出”的员额法官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构建新型监管体系。深化办案机制运行改革,构建权责明晰、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充分发挥独任法官、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各层级的职能作用。落实审批权责清单,细化“四类案件”识别监管,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确保审执工作全流程、全领域不脱离制约监管。加大对问题案件和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强化对超审限和长期未结案件的专项清理,定期发布案件评查通报,并纳入法官年度绩效考核。五年来共评查定性“问题案件”163件,分别给予承办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不予晋升法官等级等处理。

        优化办案工作机制。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立案登记,在全市法院率先推行随机分案模式,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认罪认罚从宽、繁简分流、轻刑快判、律师辩护全覆盖等机制。介绍我院“轻刑快办”先进经验的专题片《大道至简》受到全省三级法院好评。深化家事审判改革,以被省高院确立为全省首批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持续会同区妇联等单位商议完善家事调解、家事调查、心理辅导制度,有效维护家庭健康稳定,促进良好家风建设。开展公益诉讼改革,先后审结涉汉江流域环境损害刑事附带民事等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2件16人,担当社会责任。

        着力打造智慧法院。用好“收转发E中心”,实现诉讼材料“收、转、发”事务集约管理。深入总结疫情防控期间信息化服务的经验做法,完善在线诉讼模式,利用湖北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审执工作,让当事人切身感受智慧法院“指尖诉讼”的便利。实施法律文书电子签章应用常态化,推进四大公开平台建设,公开审判流程信息14万余条,开展庭审直播1151场。合理规划信息化“1234”项目和“六专四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法院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水平,努力以“数字正义”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五、强基固本 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全面突出政治引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特别是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坚决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排查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选机关党总支和5个党支部,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五年来,共发展党员11名,为党组织吸纳了新鲜血液,保障了人民法院事业的党性根本。

        注重党性教育锤炼。完善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深化对党忠诚教育,管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活动,扎实开展“书香法院·学党史”读书分享会和党史知识竞赛,邀请退休老干部为青年干警讲党史、讲院史,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党员干警赴张自忠殉国处纪念园、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国防教育基地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爱国精神。组织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汇演,以昂扬风貌共庆党的百岁华诞,激励全院干警永葆初心本色。

        打造高强人才队伍。坚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和好干部标准,选好用好优秀干部,为法院事业后继有人续写新篇。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建立健全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长效机制,突出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用工作。强化对干警的技能培训,组织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培训188期2066人次,先后选派11名法官助理到派出法庭下沉锻炼。共5名35岁左右的青年干警被选拔到中层正副职岗位上,陆续完成6名青年员额法官遴选工作。我院培养选任年青干部的经验作法被上级法院指定在全省法院青年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坚持从严治院治警。用足用好“四种形态”,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两个责任”,落实常态化监督机制。开展“以案为戒,正风肃纪”“一案一教育”等警示教育活动,收看《不忘初心·警钟长鸣》《惩腐肃贪·雷霆打“伞”》等教育片21次。扩展监督渠道,严肃对待政治巡察及整改回头看活动,落实32项整改措施。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聚焦靶向发力,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83名干警主动上报问题线索484条,诫勉谈话、提醒谈话、批评教育28人,责令58人作出书面检讨,对2名干警分别作出政务警告处分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严格执行防止干预过问司法“三个规定”。结合“清廉法院”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确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

 

        过去的五年,是我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也是负重前行,奋发作为的五年,我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共受到最高院、省委省政府、省高院、市中院及区委集体表彰47项、个人表彰175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人大和各位代表的关心、监督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法院全体干警向区人大、区人大常委会,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司法措施仍需进一步拓展做实;服务新发展格局、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司法贡献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司法改革系统性协同性有待增强;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尚需健全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全面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今后五年,人民法院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责任更加重大,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推动法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以更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筑牢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以忠诚履职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细则,把党的领导优势更好转化为司法治理效能。

      二是以更大作为服务保障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以实干奋斗助力襄城中心崛起战略。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八五”普法规划,助力法治襄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妥善化解民商纠纷,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力攻坚执行硬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努力使法治成为襄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三是以更实举措维护司法公正。以《民法典》实施为契机,提升民事权利保护水平,用精准审慎司法裁判回应时代需求、群众关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襄城样板,努力提高群众便捷诉讼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司法水平,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四是以更大力度深化司法改革。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确保权责一致,让法官集中精力办好案、尽好责。进一步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保障律师依法履职,推动实现审判资源优化配置、司法效能全面提升。促进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深入应用,打造现代化智慧法院应用体系。

      五是以更严要求打造一流队伍。构建法院特色人才发展规划,推动建立多渠道、梯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队伍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司法能力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健全评选考核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审判业务领军人才。持之以恒抓好纪律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更加主动接受监督,诚恳听取意见建议,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廉洁。